中国监控安防如狼似虎的崛起史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24-07-03 信息来源:星火网防科技
如狼似虎,中国安防崛起史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例行开始每日的巡逻巡视。当他们打开养性殿殿门的时候,赫然发现,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


如狼似虎,中国安防崛起史

1959年8月16日清晨,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例行开始每日的巡逻巡视。

当他们打开养性殿殿门的时候,赫然发现,发现靠近地面的一块大玻璃碎了!

经清点,被盗的是西间展厅的首卷柜,14页金册中的8页和5柄玉雕花把金鞘匕首不翼而飞!

故宫文物失窃了!

这一事件引发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但公安部派遣了无数专家勘察了现场,却都一筹莫展,甚至连啥时候发生的盗窃都搞不清楚。

原因很简单,故宫太大,工作人员不可能24小时盯紧每一处文物。同时,故宫也没有监控,没法根据监控判断嫌疑人的体貌特征。

一直到三个月后的11月12日,20岁的山东来京学生武庆辉带着赃物及现金坐火车,才因为一个偶然的检查被乘警抓获。

痛定思痛的公安部,指示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我国第一套安防系统,第一时间装在了故宫。

所以在1962年故宫再次发生盗宝事件时,值班人员通过声音报警器,配合警方将盗贼现场抓获,这安防设备首次在中国发挥作用。

不过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因为技术和财力等因素,各种安防设备并没有在国家得到普及。

一直到1979年,公安部下发《关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中国安防行业才真正诞生。

几十年过去,中国安防行业已经从从零起步的小透明,成长为世界安防行业的巨无霸。

仅仅海康威视一家企业,就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占据全球第一,而且已经连续十年稳居榜首,名副其实的的“全球安防之王”,更不要提海康威视背后的其他中国安防企业了。

安防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助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视频监控网,视频镜头超过2000万个,让中国成为全球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那么,中国安防产业是如何崛起的?

1 被割韭菜的时代

啥是安防?很多人第一概念,就是监控摄像头。

其实这种认知,也不对,也对。

说不对,是因为监控摄像头并不能完全代表安防,安防是一种全方位的完整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监控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其他手段来共同保障安全。

例如,报警系统可以在第一时间提醒我们出现异常情况,巡更系统可以定期对重要区域进行巡查,门禁系统可以控制人员的进出权限,安检系统可以防止违禁物品的进入等等。

这些系统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安全防护体系。

说对,是因为监控摄像头的确是安防的最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一些风险行为。

监控摄像头诞生于1957年的美国,非常简单,说白了就是个模拟信号的录像机,连接一个电视机,因为是直连,所以无法录像。

一直到1968年,世界上才出现了首个可录像的监控系统,其实就是把模拟信号分了一部分出来,连接了个卡带式录像机(VCR)。

后来到了80年代,第一代传统模拟闭路视监控系统(CCTV)诞生了。

这一套CCTV系统已经非常接近现在的监控系统了,主要由摄像机、线缆、录像机和监视器等专用设备组成。

不过这种CCTV系统也有缺点,图像信息采用视频电缆以模拟方式传输,传输距离不能太远,主要应用于小范围的监控,监控图像一般只能在控制中心查看。

我们在一些老港片中看到香港的那些监控系统,就是这种CCTV系统。

不得不说CCTV这玩意真好,监控下无隐藏、监控不会说谎,客观记录你的分分秒秒,一切都会大白天下,让你无处遁形,所以很快开始在世界各国流行开来。

中国也在1987年第一次引进了监控系统,试用之后,发现真香!

于是开始大批引进,到了90年代,因为一些地区严峻的治安形势(90年代严打的诱因),全国对监控系统的需求爆发式增长。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玩意实在是太贵了!

监控这玩意有多复杂吗?

并没有。

镜头中国能生产么?能,线缆可以么?也可以,卡带式录像机可以么?也可以,至于监视器就更不用说了,这不就是个电视机么?

但是对于国外厂商来说,人家就是要一整套出口给你,一套几十万,你想买半套,人家根本就不卖!

那中国自己能不能攒一套呢?

也不行,因为核心的模拟信号到卡带的转换集成电路搞不定。

所以只能继续整套进口,那时候能装监控系统的,都是银行、海关、铁路等等,都是有钱的单位。

中国安防产业起步的机会,其实是因为监控行业从模拟到数字的一场变革。

其实到了90年代,老式的模拟监控系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

比如卡带式录像机存储容量不足、寿命太短,图像画面质量有限等等,模拟监控的数字化转变势在必行。

1996年,瑞典安防巨头Axis发明了画质更为清晰的数字监控系统。

这套系统更为简单,其实就是一个使用了CCD传感器或者CMOS传感器的摄像头,把光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然后传送到电脑里面。

由电脑通过视频采集卡(软压卡)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还原成图像。

所以早期的数字监控系统就是个用传感器的摄像头+一个电脑主机。

那么如何对图像进行录像呢?

这就需要硬压卡了,把原信号转换成大家所熟知的H.264及M-PEG4等压缩格式视频,存储进硬盘里,方便后期调阅。

看到这个技术我们就会发现,当时谁最合适搞这种监控系统?

日韩。

日本当时的数码摄像机正在崛起,采用的就是CCD,而视频采集卡所代表的电子产业,也是日韩的支柱之一。

所以2000年代初,伴随监控系统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大潮,日韩监控产品瞬间席卷中国大地,迅速形成了垄断局面。

在当时,日本控制了最好的CCD芯片、镜头,而韩国则控制了集成电路资源,所有的采集卡都绕不开韩国。

所以当时国内很多单位,明知日韩的货贵,但还是要咬牙买。

贵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现在淘宝上100多的小米摄像头(自带采集卡),在2000年左右,最普通的也要2000元,高档的要数万元。

那时候普通人的月薪,能有1000就不错了。

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日韩监控系统这么贵,那就不可能装太多,只能选重点区域装。

为什么2000年代初广东飞车党很猖獗?就是因为摄像头盲区太多了。

既然有需求,就有人想办法去满足这个需求。

数字监控系统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硬件搞不定。

后来一些国内厂家发现,进口的洋垃圾中有部分可以使用的硬件;

然后又发现,台湾有工控电脑卖,日韩也有独立的摄像头和CCD卖。

于是这些厂家开始把这些硬件买回来,按照德州仪器提供的解决方案组装起来,形成了中国第一代监控产品。

但是,这些产品根本没法和日韩产品相比,摄像头工厂订的日本CCD,拿到的都是最次的那档货。

黑屏测试都有白点,而且日本还动不动给你涨价,一会停电一会地震,一旦你手中断货了,就不得不高价买人家的库存,还要求着人家,爱要不要。

所以在中国安防产业早期,完全就是被外国割韭菜的对象。

一开始是美国的霍尼韦尔、派尔高,后来是日本的松下、索尼,和韩国的三星,就算中国人辛辛苦苦攒出来了,价格未必低多少,但质量却差得远。

你以为中国安防企业会就此放弃?

不,放弃这个词,并不在中国人的字典里。

2 中国安防的逆袭

2001年11月30日,一家没人会注意的中国安防企业诞生了,海康威视。

不得不说,海康威视诞生在了一个好年份——2001年。

这一年,美国发生了911事件,世界对安全的追求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同时,中国加入了WTO,也为中国产品出海消除了障碍。

不过当时的创业团队,来不及想这些,他们正在为资金发愁。

海康威视的创始人是中电科52所的工程师陈宗年、胡扬忠。

这家研究所历史悠远,建立于1962年,主攻方向方向就是军工电子产品,90年代之后,这个所开始转型,成立了公司,陈宗年和胡扬忠就是给空调生产控制器板卡的。

后来,美国发生了“9·11”事件,全世界风声鹤唳,陈宗年、胡扬忠敏锐意识到了安防产业的巨大前景。

于是在52所的支持下,创立了海康信息(海康威视前身)。

不过要想做大,还是需要投资,于是他们想到了自己华科的校友——龚虹嘉。

相比陈宗年和胡扬忠,龚虹嘉毕业后没有进国营单位,而是直接南下深圳闯荡,后来在1994年创办了德生,主要生产收音机。

因为德生的收音机性能好、外观漂亮,所以很快就在市场站稳了脚跟,也让龚虹嘉实现了财富自由,开始转行做投资人。

在接待了两个师弟之后,有着产业报国情怀的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由龚虹嘉出钱,陈宗年和胡扬忠经营,成立一家生产安防设备的企业,打破西方国家在安防领域的垄断地位。

说实话,龚虹嘉也没想到偶然的一次投资,会让他获取如此大的收益,他后来回忆说“因为都是同学,觉得如果给他投资一点钱,也许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于是在2001年11月30日,海康威视注册成立,500万注册资金中,中电科旗下的海康占股51%,龚虹嘉持股49%。

陈宗年任董事长,胡扬忠任CEO,俩人当时认为自己没出钱,不能占股份。

不过豪爽的龚虹嘉后来也承诺,如果未来公司经营好,就以原始投资成本向公司经营团队转让15%的股权作为激励。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新生的海康威视,首先考虑的是要做什么产品?

其实市场已经给出答案了,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音视频采集卡(硬压卡)。

早期的数字摄像设备,视频的原始文件很大,对硬盘和宽带的占用极其恐怖,要方便存储,就要对原始文件进行压缩。

硬压卡的作用就是如此,摄像头拍到的图像通过硬压卡进行压缩,这样才能存储并且让监控室的人观看。

早在海康时代,其实陈宗年和胡扬忠已经搞出了MPEG-4标准的采集卡。

但是这种标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国际上都已经用上解码率更高的H.264标准了。

如果造MPEG-4标准的卡,只能进军低端市场,如果搞H.264标准,那么研发周期不可控。

这时候,龚虹嘉给了大家一个惊喜。

龚虹嘉之前闲着没事的时候,投资了一个科技公司,偏巧是这个公司研发出了世界前沿的H.264编码技术。

于是海康威视借助这一技术,很快推出了新的板卡,成为国内第一家将H.264产品化的公司。

果然,这一新的采集卡一经上市,马上就火爆全国。

全国生产监控的企业正被日韩的板卡限制得欲仙欲死呢,一看国内也有世界先进的采集卡了,马上纳头便拜,海康威视的板卡根本就不愁卖。

根据龚虹嘉的回忆,海康威视在推出产品的第一年(2002)就挣到了钱,销售收入达3240万元。

然后在2003年实现了1.6亿元的销售额,熬过了美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带来的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到了2004年,海康威视拿下了全国各地银行的订单。

不过海康威视并不满足,而是开始对公安、通信、交通、司法、教育、电力、水利等众多行业开展布局,产品也开始搞多元化。

摄像机/智能球机、光端机、DVR/DVS/板卡、网络存储、视频综合平台、中心管理软件等安防产品接连问世。

与此同时,市场需求也开始全面爆发。

2003年,公安部在北京、济南、杭州、苏州等4个城市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试点。

2004年6月19日,公安部、科技部确定北京、广州、南京、上海等全国21个城市为第一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各地纷纷开始建设“平安城市”。

平安城市需要的安防产品中,监控系统就达到了28%。

同时作为平安城市建设的外延,对乡镇、农村进行无死角安全防范的雪亮工程也开始了全面推进。

2005年,公安部进一步提出建设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程(即“3111试点工程”)。

首批试点的有22个城市(部级)和各省级行政区自行选择的485个县、市、街区。

此外,亚运会、大运会等大型活动在中国的举办以及“国家应急体系”、“平安校园”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相继开展,这些项目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也让安防产业成为中国近几年来增长最快的细分产业之一。

安防商机真正开始发酵,其产品需求量之大,涉及产品类型之多,让整个行业为之兴奋。

更关键的是,这种大型项目的出现,甲方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监控摄像机,而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从前端的枪型摄像机、快球、一体化摄像机等到中间的传输设备光端机、大型矩阵以及中间存储设备DVR,到后端显示设备监视器,以及与监控系统联动的报警系统,用于犯罪行为分析的智能视频分析软件等等,是完整的一套安防系统。

这样一来,一些只能拿国外产品攒件的小企业就不行了。

只有具有优秀的产品和完整的产品线,还需要有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以及相应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公司才能吃下蛋糕。

因为海康威视在杭州,所以当仁不让地挑起了“平安杭州”的大梁,因为解决方案的出色,连公安部都组织各地去杭州考察。

考察结束后,各地都开始向杭州学习。

上海要求购物中心、加油站等必须安装监控设备,东莞要求工地必须安装监控,而供应商,毫不例外就是已经有了成功先例的海康威视。

就这样,海康威视借着全国建设平安城市的大潮,一举从一个板卡生产商,变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安防方案提供者。

随后的几年,海康威视越做越熟练,不论什么需求,都能很快拿出解决方案,最终成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项目的供应商,也顺利成为中国安防一哥。

而此时,龚虹嘉也早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所持公司15%的股权以75万元的白菜价格转让给了初创团队,让海康威视的管理层与公司深度绑定。

高管和员工干劲十足,开始全力开拓市场,其中重点就是海外市场。

相比来说,海外市场更加艰难。

一方面是已有的外国巨头占领市场,另一方面是人生地不熟的环境和不同的法规。

所以海康威视一方面也开发了基于海思芯片的方案,和外国巨头打价格战。

另一方面成立海外子公司,利用海外子公司贴近当地市场,发挥了解需求痛点、整合当地资源,实现市场的拓荒。

出海几年之后,海康威视就在全球设立了20家子公司,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靠着性价比和高性能,一下子把通用、HOLLWEY给干趴了。

就连英国的一些高端市场都拿下了,海康威视的摄像头装在了全英国各地的警察局、医院、学校,甚至是英国国会大厦,装的也是海康威视监视器。

在海康威视在海外攻城略地的同时,曾经叱咤风云的外国大牌开始逐步衰退。

西门子、三星退出安防,UTC合并GE安防,松下和索尼市占率的逐年下降,而霍尼韦尔和博世几乎没有增长。

2017年,海康威视以35.22 亿美元的年收入首次超过霍尼韦尔、博世等全球安防巨头,坐上了全球安防一哥的宝座。

在海康威视的背后,其实还有众多的细分领域安防企业。

他们整体规模虽然没有海康威视强大,但在总是能拿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助力中国各类安防系统建设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一,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最平安、犯罪率最低的地区。

如今,任何一个外国人抵达中国,都会感叹中国安全的环境,相比晚上不敢出门的美国大城市相比,“深夜撸串”几乎是中国独有的生活体味。

这一切,都是中国各类平安城市、天网工程给中国人带来的福利,也是中国安防产业服务社会的一个最好注解。

3 中国安防崛起的秘密

很多人可能有点奇怪,相比汽车产业、手机产业来说,安防产业似乎默默无闻,怎么就一下子成世界第一了?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第一是技术产业链的补全和完整。

如果我们把整个监控系统拆开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

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供应商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芯片。

比如CMOS图像传感器芯片、IP摄像头的SoC芯片、后端NVR芯片、模拟摄像机的ISP图像处理芯片、后端DVR芯片等等。

中游环节则聚集了安防设备制造商、解决方案集成商和运营商等。

安防设备制造商根据市场需求,利用上游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生产各类安防视频监控设备,如摄像头、录像机等。

解决方案集成商则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安防视频监控解决方案,确保整个系统的协同运行。

运营商则负责提供网络支持、设备维护等服务,保障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运行。

下游环节,主要是安防产品的使用培训、维护、以及安装等等。

我们会发现,决定整个安防行业技术水平的,其实就是上游的零部件生产商。

在中国安防发展产业初期,这些零部件除了少部分自研之外,大部分依赖进口,就连海康威视也是如此,其初代的解决方案,主要来自德州仪器。

这种情况,一直到华为海思的诞生才改变。

2008年前后,海思生产出了自己的视频压缩DVR芯片,效果上比德州仪器的芯片稍差一点,但是价格只有德州仪器芯片套装的4分之1。

随后,海康威视也开始使用华为的海思方案,极大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因为本身技术能力超强,结果国外的高端市场也被海康威视给抢走了。

除了DVR芯片,摄像头的CMOS芯片也至关重要,它关系着监控的成像质量。

在过去,核心的CMOS都被索尼、三星等大厂所垄断,价格昂贵,但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厂商已经生产出了完全不逊色于国际大牌的CMOS。

以至于华为、荣耀、小米、vivo和魅族都采用了国产的CMOS传感器用于各自的高端旗舰主摄。

国产CMOS能把价格做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一个1080p的CMOS,只要几块钱。

除此之外,在海思、富瀚微、星宸科技、北京君正、国科微、联咏科技、瑞芯微、安霸等企业的努力下,国产ISP、IPC SoC、DVR SoC、NVR SoC芯片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崛起为安防芯片国产化的重要力量。

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不论客户提出什么需求,中国安防厂商都能很快拿出解决方案来,这种基于产业链的底气,是其他国家安防厂商根本无法相比的。

甚至在海康威视和大华遭遇美国制裁之后,靠着国产产业链,海康威视和大华也能说出“不影响业务开展”的豪言壮语。

第二是如狼似虎的竞争意识。

虽然海康威视在安防市场一家独大,但在中国,同样存在一些在细分领域能与海康威视构成竞争的企业。

也许很多企业不那么正规,手段也不那么光彩,但就是这种如狼似虎的竞争意识,却是中国安防企业崛起的蓬勃动力。

比如海康威视第一代采集卡卖火了之后,其他公司看着眼热,就买来了海康威视的板卡做研究,因为初代产品防盗性能不佳,三下两下居然给破解了!

于是其他安防公司也开始生产海康威视的盗版卡,先是几家,然后拓展到十几家。

2003年盗版多到什么程度?市面上卖出两张海康威视采集卡,就有一张是盗版的。

海康威视当然不干,第一时间报了警,并且和盗版公司打官司,官司倒是打赢了,也成功把盗版公司都查封了。

但财帛动人心啊,很多公司虽然工厂被查封,但宁可晚上从天花板爬进去生产,黎明的时候再悄悄把板卡运走,也要坚持生产,填补市场上的需求空缺。

海康威视一看这样不行,大家做盗版是为了赚钱,只要有利益在里面,你封再多的工厂是没用的。

于是海康威视换了个解决的思路,直接找到盗版的公司,说这样吧,你自己偷偷摸摸生产太费劲了,你不是想赚钱吗?

我可以以接近成本价把卡卖给你,然后你去卖。

这样一来,相当于把盗版厂商直接变成了自己的销售渠道。

就这一招,海康付出了一点利润的代价,就得到了一个遍布全国的营销体系,还顺带解决了盗版问题。

后来海康靠着这一营销体系席卷全国,但没过几年,竞争者又来了。

前面讲了,在海康威视用德州仪器解决方案的时候,华为海思解决方案异军突起,但是最先用海思方案的并不是海康威视,而是国内其他的小安防企业。

当年为了打开市场,华为海思白送开发方案,免费做技术服务,于是那些被海康压着打的安防企业纷纷转投海思,生产出了成本更低的安防产品。

一时间,国内安防企业开始在海内外攻城略地。

国内针对一些海康威视无暇顾及的细分市场提供解决方案,国外专攻想要安防系统但又被世界大牌嫌弃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一时间,中国安防产品遍布东南亚、中东、南美,甚至非洲。

这些小公司相对海康来说,嗅觉更灵敏,经营策略更加灵活,各种服务也好到极致,你的产品坏了根本不用送修,直接给你发个新的,深受客户的喜爱。

就是靠着这种极致的服务,中国安防企业一下子把世界安防领域的低端市场全部占领了。

只有通用、HOLLWEY等一票企业靠着高端市场还在勉强支撑,然后等到忙完国内市场的海康威视出海,国外安防企业就更没出路了。

这样一来,中国安防市场就出现了两条路线,一是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海康威视专门服务大客户,二是数以百计的安防企业靠着柔软的身段,在细分领域市场也能分一杯羹。

比如摄像头,有大华、宇视、华为。

停车场监控,有捷顺等。

楼宇对讲,有安居宝等。

消防,有大华以及一票传统消防厂家。

软件,有各集成商公司和软件公司。

算法,有商汤、依图等等。

这些企业也许在系统整合方面不如海康威视,但在细分市场上,也占据了不小的优势,倒逼着海康威视不断新,提升产品的技术实力。

所以,海康威视和国内其他厂商的关系,既有携手征战海外市场不同领域的袍泽之情,也有在细分领域你死我活的厮杀之争。

但就在这种如狼似虎的竞争中,中国的安防产品才能越做越好,越做竞争力越强,以至于随便拿出一个到国际市场上,就是个大杀特杀的角色了。

第三是超强的技术驱动能力。

其实,到2013年左右,世界安防技术发展就到顶了,再进步无非也就是清晰度更高一些,帧率更大一些罢了。

这时如果再竞争,就只能打价格战了。

但是价格战属于七伤拳,伤人也伤己,要想取得先机,其实还是要拿出革命性产品。

这时候,中国厂商站出来了。

这个人,叫汤晓鸥,被誉为全球人脸识别技术的“开拓者”和“探路者”。

2014年3月,汤晓鸥研发出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达到98.52%,首次超越人眼识别能力(97.53%)。

此后,这一算法开始广泛应用于安防行业,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突破和AI技术应用,让中国安防在GPT诞生之前很多年,就开始广泛使用AI识别了。

比如,在马路上,安防设备可以识别车牌、抓拍人脸,追踪交通违规行为。

在工地,安防设备可以识别工人是否佩戴工作手套、绝缘鞋、护目镜,为工人施工建立安全屏障。

在停车场,智能安防设备可针对人员和车辆的进入、离开、滞留等行为进行报警,实现人员、车辆的规范管理,降低管理难度。

在森林中,加装了红外设备的安防系统,也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起火点,第一时间报警。

在校园,在增加了算法之后,安防终端可以针对“救命、打架、110”等异常词汇进行采集,在宿舍、操场等场景精准防控校园欺凌。

总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智能安防做不到的。

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中国的安防设备已经超出了安防的范畴,开始向着生产和生活消费工具发展了。

比如,在内蒙古,智能监控摄像头的普及为养殖者提供了远程实时监控羊群的便利。

不仅可以观察到羊只的活动情况,还能通过AI算法分析羊只的行为模式、预警潜在健康问题。

甚至还可以根据饲料槽中的饲料余量,进行自主投喂,提高饲养效果和养殖效率。

再比如,很多有孩子的家庭,也往往会安装一个具有智能看护功能的的摄像头,可以有效防止发生婴儿从床上跌落的状况。

当安防需求的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那么中国安防产业随着市场的扩大而崛起,也就是理所当然了。

4 尾声

安防行业具有独特的行业属性,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同时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日益兴旺的经济产业。

某种程度上说,安防产业,就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缩影。

从曾经的仿冒制造、家庭作坊到如今的AI智能、安防生态,中国安防的发展既得益于政府工程的机遇,同时也离不开以海康威视、华为等代表性企业的拼搏。

但更重要的,是靠中国一通百通的完整产业链,这就这就像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一样,只要产业链搞定了,搞什么都能很快搞成。

这就是中国应对世界变局,最大的底气。




江西星火网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案例
【萍乡安防监控安装咨询热线:15607994110 强弱电施工、信息光纤光缆熔接等服务,欢迎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