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1/2.7":这是一个分数,表示传感器的尺寸。传感器尺寸是指图像传感器对角线的长度,单位是英寸。"1/2.7" 表示传感器的对角线长度是1英寸的2.7分之一,即大约5.9左右毫米。这个尺寸是衡量传感器大小的一个标准参数,通常用于比较不同传感器的大小。
2.Progressive Scan:这是一种扫描技术,用于逐行扫描图像。与隔行扫描(Interlaced Scan)相比,逐行扫描可以提供更平滑、无闪烁的图像,特别是在拍摄快速移动的物体或在高分辨率显示设备上观看时。逐行扫描传感器在捕捉动态场景时表现更好,因为它减少了运动模糊和图像撕裂。
3.CMOS:这是"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的缩写,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图像传感器技术,它使用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技术来捕捉光线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图像。
1.解释:"彩色:0.0005 Lux @(F1.0,AGC ON)":这意味着在0.0005 Lux的极低照度下,设备仍然能够以彩色模式工作。这里的"@"后面跟着的是设备在这种低照度下工作的条件:光圈(F1.0)和自动增益控制(AGC)开启。F1.0表示光圈开到最大,以允许更多光线进入;AGC ON表示自动增益控制开启,以提高图像的亮度。
2."0 Lux with Light":这表示在完全没有光照(0 Lux)的情况下,设备需要额外的光源(with Light)才能工作。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外部光源,设备在0 Lux的环境下无法成像。
此款摄像机有柔光灯补光。
解释:"1/3 s~1/100,000 s" 表示的是快门速度的范围。在摄影中,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开启至关闭的时间长度,用来控制光线照射到相机感光元件(如胶片或数字传感器)上的时间。这个时间长度决定了照片的曝光量,进而影响照片的亮度和运动模糊效果。
1/3 s:指的是快门开启的时间是1/3秒,这是一个相对较慢的快门速度,适合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或者用来捕捉移动较慢的物体,可能会产生运动模糊效果。
1/100,000 s:指的是快门开启的时间是1/100,000秒,这是一个非常快的快门速度,适合捕捉高速运动的物体,如运动员、飞鸟等,以冻结动作,避免运动模糊。
解释:"120 dB" 指的是宽动态范围的数值,单位是分贝(dB)。在图像处理和视频监控领域,宽动态(Wide Dynamic Range,简称WDR)是指摄像头在面对高对比度场景时,能够同时捕捉到明亮区域和暗区域细节的能力。120 dB表示该设备在处理这种高对比度场景时,能够达到120分贝的动态范围,这意味着它能够处理从非常暗到非常亮的光线变化,使得图像在极端光照条件下依然保持较好的细节和清晰度
解释:"2.8/4/6 mm:M12" 表示的是镜头直径为2.8毫米、4毫米或6毫米,并且这些镜头使用的是M12类型的接口。M12是一种常见的镜头接口标准,通常用于较小的镜头。
"8 mm:M16" 表示的是镜头直径为8毫米,使用的是M16类型的接口。这里的"M16"可能是指M16×1这样的螺纹规格,这是一种较大的镜头接口,通常用于较大的镜头。
解释:光圈的大小用f值(f-stop)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f值越大,光圈开口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
当提到“固定光圈”时,意味着镜头的光圈大小是固定的,不能调整。
解释:光圈值(F-stop)是衡量镜头光圈大小的一个指标,用来控制通过镜头进入相机感光元件(如胶片或数码传感器)的光线量。F值越小,表示光圈越大,允许更多的光线进入,适合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拍摄,或者创造出浅景深的效果。F1.0是一个非常大的光圈值,意味着这个镜头在最大光圈时可以允许大量的光线通过,这在低光环境下拍摄或者需要创造非常浅的景深时非常有用。
4 mm:2.1 m~∞
6 mm:3.5 m~∞
8 mm:4 m~∞
解释:这段内容描述的是不同焦距下的景深范围。景深是指在摄影中,被摄物体在一定距离内能够保持清晰成像的前后范围。这里的“mm”代表毫米,是镜头焦距的单位;“m”代表米,是景深范围的单位。冒号后面的“~∞”表示从指定的最小距离一直到无限远。
具体解释如下:
2.8 mm:1.7 m~∞:当镜头焦距设置为2.8毫米时,景深范围从1.7米开始,一直延伸到无限远。这意味着从1.7米到无限远处的物体都能在照片中保持相对清晰的成像。
其他相同。
2.8 mm,水平视场角:106.7°,垂直视场角:55.6°,对角视场角:126.5°
4 mm,水平视场角:83.6°,垂直视场角:44.6°,对角视场角:99.1°
6 mm,水平视场角:54.6°,垂直视场角:29.9°,对角视场角:63.6°
8 mm,水平视场角:42.2°,垂直视场角:23.1°,对角视场角:49.2°
解释:这段内容描述的是不同焦距下相机镜头的视场角(Field of View,简称FOV)参数。具体来说,这里提到的是2.8毫米焦距镜头的视场角信息:
水平视场角:106.7°,指的是在水平方向上,镜头能够捕捉到的最大角度范围。
垂直视场角:55.6°,指的是在垂直方向上,镜头能够捕捉到的最大角度范围。
对角视场角:126.5°,指的是从镜头一角到另一角,通过镜头中心的对角线上,镜头能够捕捉到的最大角度范围。
其他相同。
解释:补光灯能够在30米范围内提供足够的光线。
解释:"防补光过曝支持"意味着摄像机通过某种机制,可以在使用补光时自动调整曝光,以防止画面中的高光部分过度曝光。这样,即使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图像的整体质量和细节,避免因为补光而导致的画面过亮或细节丢失。
解释:柔光灯是一种摄影灯,其特点在于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阴影,非常适合用于反映物体的形态和色彩,并能给人带来轻柔细腻的感觉。
光灯的色温范围通常在3200K至5600K之间。
柔光灯通常使用三基色灯管或LED灯珠作为光源。
柔光灯的显色指数通常较高,如90-100或Ra≥95等,能够真实还原被摄物体的色彩。
三基色灯管的使用寿命可达10000小时以上,LED灯珠的使用寿命则更长,可达50000小时以上。
解释:图像的最大尺寸是宽度1920像素和高度1080像素。乘积也说明这个摄像机像素是200万。
解释:在视频监控系统中,主码流通常用于存储和传输高质量的视频数据。
50 Hz指的是交流电的频率,同时设备的电源或信号处理可能与50 Hz的频率相匹配;主码流视频的帧率每秒播放25帧画面,有两种分辨率可选,分别是1080p(1920×1080)和720p(1280×720)。
解释:子码流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次要数据流量,通常用于网络传输。其他参数解释参考主码流。
解释:指的是用于压缩视频数据的国际标准。这里提到了两种标准,H.265和H.264。
主码流:视频编码时,可以有多个码流(bitstream),主码流是主要的视频流,通常质量最高,用于主要的视频播放。这里提到主码流支持H.265和H.264两种压缩标准。
子码流:除了主码流外,还可以有辅助的子码流,用于不同的用途,比如预览、低带宽传输等。这里的子码流支持H.265、H.264和MJPEG三种压缩标准。
解释:这句话描述的是视频压缩时使用的码率范围。视频压缩码率是指在编码视频时,单位时间内传输或存储视频数据所需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每秒(bps)为单位。在这个上下文中,“32 Kbps~8 Mbps”表示视频压缩的码率可以从32千比特每秒(Kbps)变化到8兆比特每秒(Mbps)。这是一个很宽的范围,其中较低的码率(32 Kbps)适用于较低质量的视频传输,而较高的码率(8 Mbps)则适用于高质量视频的传输。码率的选择会影响视频的质量以及所需的存储空间或传输带宽。
解释:"H.264编码类型 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High Profile" 这句话涉及到视频编码技术中的H.264标准,以及该标准下的三种不同的配置文件(Profile)。
H.264编码:H.264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视频压缩的编码标准,它能够以较低的数据速率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流。H.264是MPEG-4第10部分的一部分,也称为MPEG-4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
BaseLine Profile:这是H.264标准中最基本的配置文件,它支持最基本的编码功能,适用于对编码性能要求不高的场景。BaseLine Profile主要被设计用于视频会议和实时通信等应用。
Main Profile:这个配置文件提供了比BaseLine Profile更多的编码工具和功能,支持更多的视频分辨率和帧率,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标清和高清视频。
High Profile:这是H.264中最高级的配置文件之一,它提供了更多的编码工具和更高的压缩效率,但同时也需要更高的处理能力。High Profile适用于需要高压缩效率和高质量视频的应用,如蓝光光盘视频和高清视频流。
解释:"H.265编码类型 Main Profile" 这句话提到的是视频编码技术中的一个标准和配置文件。
H.265编码:H.265是视频编码技术的一种标准,也称为高效视频编码(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简称HEVC)。它是H.264编码的后继者,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共同开发。H.265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压缩效率,即在相同的视频质量下,使用更少的数据量进行编码。
Main Profile:这是H.265编码标准中的一个配置文件(Profile)。H.265定义了多个配置文件,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硬件能力。Main Profile是其中的一个配置文件,它提供了较好的压缩效率和兼容性,适用于大多数主流设备和应用场景。
解释:Smart264和Smart265都是基于H.264和H.265视频压缩标准的智能编码技术,
smart265在H.265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引入了智能编码的理念,能够根据监控场景的动态变化智能调整编码参数,以达到更好的监控效果。
H.265相较于H.264有着更高的压缩效率,能够在相同质量下减少约50%的带宽需求。
Smart265在H.265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现了更高的压缩效率。在相同质量下,Smart265的码率相比H.265可降低30%以上,甚至在某些场景下可降低70%以上。
解释:"码率控制"是指在数字信号处理中,对数据流的码率进行管理和调整的过程。码率,也就是比特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比特每秒(bps)来衡量。
"定码率"(Constant Bit Rate,CBR)是指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的传输速率保持固定不变。这意味着无论数据的实际内容如何,传输速率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一个恒定值。定码率适用于那些需要稳定传输速率的应用,比如实时视频会议或者流媒体直播。
"变码率"(Variable Bit Rate,VBR)则是指数据的传输速率可以根据数据内容的复杂度动态变化。在视频编码中,如果某一帧的画面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数据来准确表示,那么这一帧的码率就会相应提高;相反,如果画面内容简单,需要的数据量就少,码率就会降低。变码率适用于那些对存储空间或者带宽有限制,但是希望在这些限制下尽可能提高视频质量的应用,比如视频压缩和存储。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视频编码或者视频处理的上下文中,系统或者设备能够支持对主码流(即主要的视频流)设置一个固定的区域(Region of Interest,简称ROI)。ROI是指在视频画面中特别关注或者需要特别处理的区域,比如进行编码优化、图像增强等。这里提到的“支持主码流设置1个固定区域”意味着系统允许用户或者程序指定一个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在视频流中是不变的,可以针对这个区域进行特定的处理或优化。
解释:这句话通过某种技术或者功能,它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音频信号中的背景噪声,从而提高音频的清晰度和质量。
解释:音频采样率是指录音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对模拟信号采样的次数,它决定了音频信号的质量和带宽。8kHz和16kHz是两种常见的音频采样率,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特点。
8kHz采样率能够捕捉到音频信号中的低频成分,但对于高频成分则有所欠缺,音质相对较为粗糙,细节不够丰富,但足以满足基本的语音通信需求。
16kHz采样率相较于8kHz采样率能够捕捉到更多的音频细节,包括一些高频成分,音质更加清晰、自然,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听觉体验。
解释:这句话提到的是一系列音频压缩标准。这些标准用于在保持音频质量的同时减少音频文件的大小,使得音频数据可以更高效地存储和传输。下面是对这些标准的简要解释:
G.711 ulaw/G.711 alaw:这两种标准都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制定的音频压缩标准,用于8位脉冲编码调制(PCM)。G.711 ulaw主要在美国和日本使用,而G.711 alaw则在欧洲和其他国家使用。
G.722.1:这是一个宽带音频编解码器,提供比G.711更好的音质,同时保持较低的数据速率。
G.726:这是一个用于压缩语音的编码标准,支持不同的数据速率,如16、24、32和40 kbps。
MP2L2:这是指MPEG Layer 2音频编码标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音频压缩技术,常用于CD音频的压缩。
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技术,也是数字音频的基础。
AAC:高级音频编码,是一种比MP3更高效的音频压缩技术,提供更好的音质和更小的文件大小。
解释:这段内容描述的是不同的音频压缩码率标准及其对应的码率值。具体来说:
64 Kbps(G.711 ulaw/G.711 alaw):这是两种不同的音频编码格式,都属于G.711标准。ulaw和alaw是两种不同的音频压缩算法,它们可以将音频信号压缩到64 Kbps的码率。
16 Kbps(G.722.1):这是一种音频编码标准,码率为16 Kbps。G.722.1主要用于宽带和超宽带语音通信。
16 Kbps(G.726):这是另一种音频编码标准,码率也是16 Kbps。G.726是一种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编码格式。
32~160 Kbps(MP2L2):MP2L2指的是MPEG Layer 2编码格式,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音频压缩技术,码率范围从32 Kbps到160 Kbps。
16~64 Kbps(AAC):AAC是高级音频编码的缩写,这是一种高压缩效率的音频编码格式,码率范围从16 Kbps到64 Kbps。
解释:意味着这台摄像机,用户可以同时查看或者监控最多6个不同的视频流或者数据流,举个简单例子:这个摄像机用来直播,只能在线人数为6人,多于6人就看不到画面了,再多需要通过流媒体服务器或其他来做转发,
可配置管理员、操作员、普通用户
解释:三级权限、最大用户数为32个。
解释:电脑端安装软件,
使用插件预览:IE10,IE11;
使用本地服务预览:Chrome 57.0+,Firefox 52.0+
解释:"浏览器使用插件预览:IE10,IE11":这意味着在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的10和11版本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插件来预览某个功能或服务。
"使用本地服务预览:Chrome 57.0+,Firefox 52.0+":这意味着在谷歌Chrome浏览器57.0版本及以上,以及火狐(Firefox)浏览器52.0版本及以上,可以直接使用本地服务来预览某个功能或服务,而不需要额外的插件。
解释:接口协议(API):API是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它是一组预定义的函数、协议和工具,用于构建软件应用程序。API允许不同的软件系统相互通信,是实现不同程序或服务之间交互的标准方式。
开放型网络视频接口:这可能指的是一种设计用于网络视频传输和处理的接口,它遵循开放标准,意味着它不是专有的,而是遵循行业标准,允许不同厂商的设备和服务能够互相操作。
ISAPI:ISAPI是Internet Server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的缩写,它是微软公司为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 (IIS) 服务器提供的一种扩展接口。通过ISAPI,开发者可以创建动态内容和Web应用程序,比如CGI脚本的替代品。
SDK:SDK是Software Development Kit的缩写,即软件开发工具包。它通常包含一组工具、库、文档和代码样本,用于帮助开发者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创建应用程序。
GB28181(2016):这是中国国家标准的编号,GB代表国家标准,28181是该标准的编号,2016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年份。GB28181是一个关于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的标准。
解释: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路由。
ICMP: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用于发送错误消息和操作信息。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传输超文本数据。
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的传输。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用于自动分配IP地址给网络中的设备。
DNS:域名系统,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以便用户可以通过域名访问网站。
RTP:实时传输协议,用于传输实时数据,如音频和视频。
RTSP:实时流协议,用于控制流媒体服务器上的媒体流。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与RTP一起使用,用于监控数据传输质量和同步媒体流。
NTP:网络时间协议,用于同步网络设备上的时间。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用于管理多播组成员。
QoS:服务质量,确保网络资源的优先级和性能。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一种无连接的网络协议,适用于不需要可靠传输的应用。
Bonjour:苹果公司开发的服务发现协议,用于在本地网络中发现服务和设备。
SSL/TLS:安全套接层/传输层安全协议,用于在网络通信中提供加密和认证。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是HTTP的安全版本,使用SSL/TLS加密。
DDNS:动态DNS,允许用户将动态IP地址映射到域名。
UPnP:通用即插即用,允许设备在网络中自动发现和配置。
802.1x:一种网络访问控制标准,用于在接入网络之前进行身份验证。
IPv6:互联网协议版本6,是IP协议的下一代版本,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和改进的功能。
7、图像
解释:白天模式:在白天时,设备会切换到适合日光环境的工作状态或显示设置。
夜晚模式:在夜晚时,设备会切换到适合暗光环境的工作状态或显示设置,开启红外模式。
自动模式:设备会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度自动判断是白天还是夜晚,并相应地切换到合适的模式。
定时切换:用户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设备会在那个时间点自动从白天模式切换到夜晚模式,或者从夜晚模式切换到白天模式。
解释:这句话提到的是三种图像处理技术,它们通常用于提高图像质量,尤其是在不理想的光照条件下。下面是对这些技术的简要解释:
1.图像增强:这是一种处理技术,用于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它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亮度、色彩等参数来使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观察。
2.背光补偿:这种技术用于改善由于背景光源过亮而导致的前景物体细节丢失的问题。背光补偿通过调整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使得前景物体的细节更加明显,减少背景光的影响。
3.强光抑制:这是一种减少图像中过亮区域的技术,通常用于处理由于强烈光源导致的局部过曝问题。通过抑制这些过亮区域,可以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避免高光区域的细节丢失。
4.3D数字降噪:这是一种降噪技术,它通过分析图像中的三维信息(通常是时间或空间上的连续帧)来识别和减少噪声。3D降噪技术比传统的2D降噪技术更有效,因为它可以更好地区分图像中的噪声和真实细节,从而在减少噪声的同时保留更多的图像细节。
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图像的一些基本参数,包括饱和度、亮度、对比度、锐度、自动增益控制(AGC)和白平衡,可以通过客户端软件或者网页浏览器进行调整。这些参数是影响图像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或者具体需求来调整这些设置,以达到最佳的观看效果。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可以自定义图像的显示效果。
解释:是指该设备中有一个内置的麦克风,用于录制或传输音频。
解释:摄像机有一个RJ45以太网接口,支持10 M和100 M两种速率,并可以根据连接的设备自动选择速率进行通信。
解释:这句话描述的是摄像机支持的三种报警触发机制:
1.报警触发移动侦测:这是一种安全监控系统中的功能,当监控摄像头检测到有物体移动时,系统会自动触发报警。这种机制通常用于防盗或者监控特定区域的异常活动。
2.遮挡报警:这是指当监控摄像头的视野被遮挡,比如有人故意遮挡摄像头或者因为某些物体遮挡了摄像头的视线时,系统会触发报警。这种机制有助于防止有人故意破坏监控设备,确保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
3.异常:这个词语在这里可能指的是除了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异常情况,比如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超出正常范围,或者检测到其他非正常的活动或变化,系统也会触发报警。
解释:“Smart事件”通常指的是一种智能事件检测功能。
越界侦测:这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识别物体或人员越过设定边界的行为的技术。它通常在物理边界(如围墙、围栏等)周围部署传感器,当物体或人员越过边界时,传感器会检测到并触发警报。越界侦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边境安全、工厂安全、住宅安全等。
区域入侵侦测:这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识别未经授权的人员或物体进入特定区域的行为的技术。它通过在特定区域内部署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控区域内的情况。当检测到异常行为或入侵行为时,系统会触发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区域入侵侦测可以应用于各种场景,如银行、商场、住宅小区等。
解释:“联动方式”是指摄像机触发某种机制后,可以联动触发下列功能。
上传FTP:指的是将文件通过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协议上传到服务器上。FTP是一种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上传中心:这可能是指将文件上传到一个中心化的存储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一个服务器、云存储服务或者是一个特定的数据管理平台。
邮件:这里可能指的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文件或者通知。邮件服务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发送和接收消息,其中可以包含文件附件。
抓图:这通常指的是捕获屏幕图像,也就是截图。这可以用于记录屏幕内容,或者作为文档、报告的一部分。
解释:心跳: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中,心跳通常指的是一个周期性的信号或者消息,用来确认系统或者服务是否正常运行。例如,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中,客户端可能会定期发送心跳信号来确保服务器仍然响应。
密码保护:这是一种安全措施,用于保护数据或资源不被未授权访问。通过设置密码,只有知道正确密码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信息或功能。
水印:在数字内容中,水印是一种嵌入到图片、视频或文档中的标识,通常用于版权保护或品牌识别。水印可以是可见的或不可见的,但都能在内容被非法复制或分发时提供追踪来源的能力。
IP地址过滤:这是一种网络安全措施,通过允许或阻止来自特定IP地址的网络流量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这可以用来防止来自已知恶意IP地址的攻击,或者限制某些区域的用户访问。
像素计算器:这是一个工具,用于计算图像中的像素值,或者在图像编辑和设计中进行像素级的调整。它可以帮助用户精确地了解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或者在设计时进行精确的布局调整。
解释:"恢复出厂设置":指的是将设备(如手机、电脑等)的设置恢复到出厂时的默认状态,删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添加的数据和设置。
"支持客户端或浏览器恢复":指的是在恢复出厂设置的过程中,可以支持通过客户端软件或浏览器来完成恢复操作。
解释:这句话说明了该设备或系统在-30℃至60℃的温度范围内,以及湿度低于95%且无凝结的条件下,可以正常启动和工作。
DC:12 V ± 25%,支持防反接保护
PoE:802.3af,Class 3
解释:供电方式 DC:12 V ± 25%:这意味着设备的供电电压是直流(DC)12伏特,允许有±25%的电压波动。也就是说,电压可以在9伏特到15伏特之间变动,仍然能够正常工作。
支持防反接保护:这表示设备具备防止电源极性接反的保护功能。如果电源线接反了,设备不会损坏,这个功能可以保护设备不受损害。
PoE:802.3af:PoE是Power over Ethernet的缩写,意味着可以通过以太网(Ethernet)电缆同时传输数据和电力。802.3af是IEEE标准,规定了通过以太网供电的技术规范,Class 3指的是该设备支持的最大功耗等级,通常为15.4瓦特。
Class 3:这是PoE供电标准中的一个分类,表示设备可以消耗的最大功率。在这个上下文中,Class 3意味着设备可以接收最多15.4瓦特的功率。
10.6电流及功耗
DC:12 V,0.42 A,最大功耗:5 W
PoE:(802.3af,36 V~57 V),0.18 A~0.12 A,最大功耗:6.5 W
电源接口类型:Ø5.5 mm圆口
解释:字面意思。
解释:"电气安全防护IP66"这句话指的是一种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在电气设备中,防护等级(Ingress Protection,简称IP等级)是用来定义设备对固体异物、灰尘和水的防护能力。IP等级由两个数字组成,第一个数字表示对固体异物的防护等级,第二个数字表示对水的防护等级。
具体来说:
·IP66中的第一位数字“6”表示设备对固体异物的防护等级为6,这意味着设备能够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即灰尘无法进入设备内部。
·第二位数字“6”表示设备对水的防护等级为6,这意味着设备能够承受强烈喷射的水而不受损害,但没有完全浸入水中的防护能力。
防尘等级:
·0:无防护
·1:防止大于50mm的固体异物进入
·2:防止大于12mm的固体异物进入
·3:防止大于2.5mm的固体异物进入
·4:防止大于1mm的固体异物进入
·5:防尘,完全防止灰尘进入
·6:尘密,完全防止灰尘进入
防水等级:
·0:无防护
·1:垂直滴水不能直接进入
·2:与垂线成15°角范围内的滴水不能直接进入
·3:与垂线成60°角范围内的淋水不能直接进入
·4:任何方向的溅水无有害影响
·5:任何方向的喷水无有害影响
·6:猛烈的避浪或强力喷水无有害影响
·7:在规定的压力和时间下浸在水中心进水量无有害影响
·8:在规定的压力下长时间没在水中,进水量无有害影响
江西星火网防科技有限公司工程案例
【萍乡安防监控安装咨询热线:15607994110 强弱电施工、信息光纤光缆熔接等服务,欢迎来电咨询。】